Saturday, December 23, 2006

Phenomenons on Planet Econ: Part 3 - What's in a Gift?

聖誕節快到了,而許多人可能都忙著找禮物送給朋友或家人。這現象非常令我們經濟學家不解! 若你的希望使你的朋友的效用達到最大化,給他錢不就好了嗎!? 給他錢叫他買他自己想要的,總比你幫他買一個他永遠不會用的領帶或鋼筆好吧? 但是很顯然的,我們經濟學家沒有考慮到人際關係裡所暗藏的更細膩的考量。

經濟學內有一個現象叫signaling。這是人們在資訊不對稱下的應變方式。所謂資訊不對稱就是你有我不知道的東西 (譬如說你的辦事能力),而你想要找一個可以說服我的方式將這資訊揭露出來 (拿學力給我看)。這種行為非常普遍,比比皆是,一個人去面試會打扮,這就可以說是signaling的一種,你等於是跟主管說: "我很在意我的打扮,因此我做事的態度也是這樣。"

請注意一點,signaling對社會來說是沒有帶來好處的一個成本。你花時間與金錢打半去面試,但這並不能提昇你的實力,而不管怎麼樣公司還是會僱用一個人來幫他生產,signaling只是資訊不對稱下的一個應變行為。換句話說,在資訊對稱下,每一個面試者都穿的很普通,而雇主還是可以選出最是當的員工,在這裡,就沒有人花錢跟時間在無謂的打扮上。

有經濟學家就認為給禮物是資訊不對稱下的一種特殊行為。在Steven Landsburg的書內,The Armchair Economist,他就說過一句話:
Some say that we give gifts because it shows that we took the time to shop.
But we could accomplish the same thing by giving the cash value of our shopping
time, showing that we took the time to earn the money. My friend David Friedman
suggests that we give gifts for exactly the opposite reason - because we
want to announce that we did not take much time to shop. If I really care for
you, I probably know enough about your tastes to have an easy time finding
the right gift. If I care less about you, finding the right gift
becomes a major chore.

然而事情有這麼簡單嗎?雖然這個解釋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但是這並不表示就沒有問題了!想像一下:你最需樣電池,AAA的那種,你的朋友送你一盒,這是好的禮物嗎? 他顯示說你的朋友很了解你,但是你收到這個禮物會很高興嗎? 這個問題是Alex Tabarrok所提的。

我個人看法很簡單。要看是誰給的禮物! 若是你很在意的人送的禮物,那就可能會希望人家有深思熟慮過,花了一點時間與巧思。若是你不在意的人送你的,那很有可能這個人也不是很在意你 (人際關係裡許多關係是對稱的 - 你喜歡她,她就很有可能喜歡你),而他送你禮物只是禮貌性跟習慣性。若是家人或好朋友送你的,你可能會希望他們送你你需要的東西。這理論是觀察人類行為所歸納出來的結果。情侶送東西不可能送人家需要的東西,反而很有可能送身外之物,項鍊,花,等之類的物品。不在意的人通常是固定節日送東西,且禮物也通常很制式,例如,文具,領帶,等等。而家人通常都送你需要的東西,如電腦,書,衣服等。這類行為恐怕經濟學家是無法用傳統的分析方式回答了,這需要了解文化,制度,及一些經濟學沒有提供給我們答案的東西。

我個人喜歡卡片,只要送我卡片我就很高興了,謝謝邱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