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問說為何MM定理不成立。我心裡想的答案如下:
MM第一定理講說公司如何募集資金不重要,但是實證結果告訴我們,融資有融資順位(Pecking Order),公司最好先運用內部資金,再選擇發行公債,而最好不要發行新股票。原因是MM定理假設完整資訊,但是投資人當然沒有募集資金人所知道的資訊,公司內部的人當然比外面的投資者還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若發行股票投資者會認為這是一種關於公司狀況的Signal。發行股票就表示公司願意將它的所有權分你一點,若公司真的很強大為何要跟我分享它的所有權? 因此投資者將發行新股票視為一種signal說這個公司的營運可能遇到瓶頸,所以發行新股票後,股價就跌。
MM第二定理也是同樣的道理。股利也是一種signal。
因為沒有人答對,所以我的禮卷無法送出。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3 comments:
教授...我有問題(舉手)
我覺得這答案是傳統的標準解答
這真的是你思考已久的答案嗎??
我怎麼好像在那本書或論文裡看過同一段答案
只不過是英文的...
而且很多公司發股票不跌
反而還是一樣狂漲...
老實說,
這標準答案把人和市場想的太機械化了
if a then b else c
我認為這問題很難有"一般化"的答案
或許你下次開一堂課用case study方式
來討論也許會蠻有意思的
就像mr.bloomberg說的一樣
很大的一部份取決於募集時各市場的狀況
還有新型融資工具的發展也對傳統理論
帶來全新的挑戰.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
structured finance的書
就提到蠻多新融資管道..
其中一種你一定也聽過-Securitization
美國已經玩很久了
但最近幾年台灣才開放,所以還蠻紅的.
今天剛好看到一篇相關文章再寄給您過目參考一下
btw, 我這週終於完成了
史上最大LBO - $45b buyout of TXU
Dear Henry:
我完全同意你的話,這答案是表準教課書答案,而且可能愛機械化了。但是:
第一點: 我是想強調融資順位理論,因此題目的答案會比較專注在這個現象與MM的衝突。
第二點: 市場是活的。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發生,因此不可能找到一個能完全解釋的答案(雖然經濟學家很努力)。但是經濟學不應該是尋找一般化的答案,而是強調某一種現象。我出這一提也只是響帶出資訊不對稱的運用範圍。
這也是謂何會有case study,因為經濟學原理的解釋能力有限。而經濟學家也很喜歡case study! 許多偉大的理論都是從case study來的。
Dear Professor
言之有理, 學生受教了!!
沒辦法..有時看太多東西反而會想太多.
看著這以前剛學的時候覺得很簡單的問題,
現在反而不知從何下筆, 各種疑問, 案例瞬間浮現腦中....看來下禮拜該去看個電影放鬆一下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