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7, 2007

The Existence of Hierarchies

目前大部分的經濟理論都無法完善的解釋公司內部的結構,尤其是謂何會有階層的現象 (老闆,經哩,員工)。有一些公司大到階層超過幾十個!! (我之前有blog過hierarchies)

目前再實證上也無法確切的橫樑一家公司的 "身高"。因此再這方面的時正研究很少,而有做此研究的經濟學家都是使用顧問公司所提共的資料。這有許多問題。第一,資料很貴。第二,資料所有權是顧問公司的所以無法像其他學者分享。第三,公司有幾個階層的定義很難決定,任何資料都將有爭議。



實證的問題我們先不提,就連理論的問題都很難解決。而目前較popular的模型是中國的經濟學家,錢穎一所提出的。(Link to paper: INCENTIVES AND LOSS OF CONTROL IN AN OPTIMAL HIERARCHY) 今天先就簡單介紹一下吧!

錢穎一的主軸是 moral hazard (道德風險) 跟喪失控制能力 (loss of control)。先講moral hazard的部份。假設今天有一位老闆,雇用了20位員工,但是老闆沒有辦法隨時隨地都看著他們工作,因此員工就有偷懶的頃向。假設老闆只能抽一位員工來檢視,因此每一位員工有1/20的機會被老板檢查,員工偷懶的情況稍微改善了,但是能更好嗎? 今天老闆能在僱用4個經理人,而每一個經理管5個人,所以每一個員工有1/5的機會被經理檢查,因此員工的偷懶狀況大大的改善了,員工出力也變多。那老板呢? 只要監視這4位經理就好了ㄚ! 因此每一位經理有1/4的機會被老闆盯。而一個職員管理的人數就稱做為 span of control (控制範圍)。

那麼若加一個層級這麼好,我們家無數多個就好啦! 但是經濟學上有一個現象較loss of control。這最早是Williamson所提出的。他的意思是越多層級的公司,最下面一層的員工,每一位所能生產的量會下降。這個現象的力量是從哪來也不清楚,但是想一想還蠻合理的。因此家越多層級,最下面一層的maximum生產量就會下降。因此老闆的問題就是在span of control跟 loss of control之間做最適化。

以下是一個較technical的簡介:






Sunday, August 26, 2007

Wednesday, August 22, 2007

Q&A: 台灣英文菜嗎?

今天新聞都在報導最新出爐的 TOEFL 及 IETLTS 的考試成績排名。在那個排名當中,台灣是倒數的。使的大家開始懷疑我們外語教育即能力。台灣是非常注重英文能力的國家,為何成績會這麼差? 但是我要提出的疑問是,光從這個排名就可以斷定我們的英文能力嗎?


我認為台灣考TOEFL或其他語文測驗的目的跟其他國家不一樣。考TOEFL不外乎就是要出國留學,這也是大部分的國家考TOEFL的原因,但是台灣許多的工作也會希望看你的TOEFL成績。會不會因為考試的目的不同,所以造成準備的心態不一樣,導致考試出來的成績不一樣? 例如,我相信在日本考TOEFL的人都是要出國的人,而要出國的人通常對自己的英文程度是有信心的,也通常做了很透徹的準備。


另一個疑點就是,這個排名是看平均成績,但是標準差呢? 我相信台灣的標準差會比其他國家大很多,因為考試的目的種類較多。我也相信若拿台灣考試成績的前百分之十跟其他國家比,成績會很亮眼。

Forensic Economics


美國有一個很紅的電視劇叫CSI,每一集的故事就是有一群forensic scientists,利用科學的方法分析證據尋找壞人。近幾年來forensic science在美國越來越紅,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齣劇跟李昌鈺的關係吧。


然而,現在執法者也越來越養賴經濟學家了,而經濟學家也對crime也越來越有興趣。其實經濟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犯罪了,但是因為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的興起,使得大中開始了解經濟思維在這方面也有貢獻之處,因此執法單位開始聽取經濟學家的建議了。


例如,最近有一篇文章 "利用證據" 試圖找尋 "非法武器交易" (就像軍火之王)。他們所使用的證據是 "股價"。當UN的武器交易法變嚴格時,他們發現比較有可能從事非法交易的武器公司的股價會相對上升, 而遵守法律的公司會相對下降。

Friday, August 17, 2007

Friday, August 10, 2007

I have a Question

一般來講,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網路的便利性帶來更快更準確的資訊。但是我在想一個問題,資訊科技的進步不是也更容易讓一些人魚目混珠嗎? 譬如說,有一家牙一診所很差,網上一定會有人給他不好的評價,但是相對而言謊的成本也變小了阿! 也可以有人說這診所的牙醫很好,而我們閱讀的人也不知道誰講的事實話。

也就是,之前在資訊科技還未成熟時,要傳達訊息的成本比較高,因此有separating equilibrium的出現,不好的牙醫要打廣告太難了。但是現在,傳達訊息的成本極低,普遍而言(對我來說)都是pooling equilibrium,因此不好的牙醫要做廣告挺容易的,人們無法分出好牙醫跟不好的牙醫了。因此一般的假設是不是錯了?

The Power of Television

Jensen and Oster's new research:

Cable and satellite television have grown rapidly throughout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availability of cable and satellite television exposes viewers to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outside world, which may affect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able television on gender attitudes in rural India. Using a three-year individual-level panel dataset, we fi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able televi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women's status. We fin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reported autonomy, decreases in the reported acceptability of beating and decreases in reported son preference. We also find increases in female school enrollment and decreases in fertility (primarily via increased birth spacing). The effects are large, equivalent in some cases to about five years of education in the cross section, and move gender attitudes of individuals in rural areas much closer to those in urban areas. We argue that the results are not driven by pre-existing differential trends.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s India and other countries attempt to decrease bias against women.

Sunday, August 05, 2007

唱歌像ABC

前幾天我陪我媽看超級星光大道。我發現許多參賽者都唱歌唱的像ABC一樣,於是我開始想為何要這樣?

很直覺的答案是因為他們在模仿一些歌手。我雖然不了解台灣的音樂家,但是有幾個有名的好像都是從國外回來的,因此唱歌很自然的會有ABC的感覺。但是我覺得這不是原因,因為這樣唱並沒有加分效果,尤其是若一大堆人都這樣唱。

我今天後來在車上聽到費玉清唱的 "秋蟬" 我才想到答案。因為這些歌手國語發音不標準! 若唱腔帶有ABC的味道的話,就可以掩飾咬字不清的毛病,我開始懷疑周杰倫唱個像念經一樣也是這個原因。

ps. 我很看好林柏宏這位參賽者!

台灣的大學會太多嗎?

前一陣子,在報紙上看到台灣從明年開始會少掉10個大學。台灣目前有幾個大學我不清楚,似乎有上百個,這樣會太多嗎?


我發現減少大學數目的 argument有兩個是比較常拿出來的:
1. 大學聯考錄取率太高。
2. 跟其他國家比,台灣的大學數目太多。



我不知道台灣的大學是不是太多,但是上面兩個理由不足以說服我。

1. 我爸說錄取率在他們那個年代不到百分之30%,大學也就只有那幾個可以填。但是現在95%的人可以唸大學有什麼不好? 不是越多人受過教育越好嗎? 盡管他以後拿到學位但是工作可能是搬運工,他所獲得的教育在許多其他方面是可以幫他做判斷的。我不認為社會上有高學歷的勞工是不好的現象,我甚至認為是有助於提昇社會的品質。



2. 為何每一次探討這類議題台灣都有跟別的國家比較? 台灣的教育市場跟就業市場非常像別的國家的嗎? 別的國家的政策研究結果就適合我們嗎? 這就是屬於統計上external validity的問題。台灣的教育需求可能比其他國家大很多,因此才有這麼多大學阿。而且若大學太多,這些學校會自己想辦法招生。像為何沒有學校想過招大陸的學生來年? 若我們政府同意的話,台灣的大學可能還不夠呢!